中概股

中概股的“上头”和“过头”

周浩:中概股的高波动性一直是常态;这不仅是市场对于“中国资产”的情绪变化,也反映出投资者本身的天生“非理性”和“过度自信”。

中概股在七月份的一轮疯狂下挫,并引发了A股的强烈震荡,让市场的很多参与者开始更加关注政策风险,并开始惊呼外围市场对于境内市场的巨大冲击。而事实上,从短期来看,A股在经历了短期的调整之后,就很快实现了稳定,而中概股市场则仍然显得惊魂未定。

本轮中概股大幅调整的导火索是中国官方开始对校外学科类培训的严格取缔,伴随着相关股票的“即将清零”,市场的恐慌也开始明显加剧。恐慌的缘由是因为害怕更多的中概股公司可能会因为政策而被剿灭。跟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的相关指数自年初的高点也已经基本腰斩,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市场的剧烈调整以及背后的恐慌和无力。

事实上,这并不是中概股第一次遭遇如此剧烈的市场波动,2018年中美贸易战肆虐时,中概股相关指数的最大下跌幅度也达到了40%。网友戏言称,本来觉得只有美国出政策才能让中概股暴跌,原来中国出政策中概股会跌得更惨。

中概股的高波动性一直是一个常态,去年疫情肆虐之下,中概股的表现一骑绝尘,也创造出若干“十倍股”,在很大程度上也表明中概股市场本身存在的炒作特性。事实上,翻开中概股的报表,多数公司都是处于亏损的状况,而这样的公司想要在短期之内暴涨,需要的是“故事”和大量的资金推动,而反过来也是一样,“故事”讲不通了,获利资金大量离场,本身也是一种自然的潮汐现象。

您已阅读26%(548字),剩余74%(152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