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

AEDES:中国建筑师走向国际的推手

宋佩芬:王澍忆起19年前第一次去柏林参加《土木》建筑展,称那是中国青年建筑师第一次在西方亮相,就像引爆了一颗炸弹。

2001年的《土木》建筑展

“我当时很火,很生气,为何那么多欧美建筑师认为,他们可以将真正的建筑理念带入中国?!”

78岁的建筑评论家Kristin Feireiss回忆起2001年在柏林举办《土木》建筑展的由头时,依旧无法掩饰她的热情。热爱建筑的她在40年前于柏林设立了一个综合了展览、出版及论坛的AEDES建筑论坛。柏林AEDES建筑艺术馆馆长Hans-Jürgen Commerell在一旁补充,“我们所探索的是建筑和文化的大环境,而不仅仅是建筑物本身。”也就是如此,当欧美建筑师一窝蜂到中国发展的同时,AEDES更想知道的是,中国年轻建筑师都在做些什么?

“收到AEDES邀请时,我其实对他们完全没有概念,而且我之前也没有出过国。但我看了名单,确实都是国内最有探索精神的一批建筑师,所以我就同意参加了。”2012年普利兹特克建筑奖得奖者王澍回忆起19年前的那次展览时表示,那不仅仅是他第一次到国外展览,甚至有可能是第一次有中国建筑师到国外展出。“而且,都是以个人的身份出去的,不代表一个设计院或某一个大的机构。”

2001年的《土木》建筑展现场 © AEDES

《土木》展出了张永和、刘家琨、王澍,马清运等建筑师以及来自南京大学建筑学院的张雷、王群、丁沃沃、朱竞翔等教授和艾未未等人的作品。王澍很意外在开幕时见到那么多的观众,而且还有不少人过来和他聊天问问题。“我当时还是第一次用英语说话,我以前是没有机会说英语的!”王澍回忆:“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德国老先生,他首先评论,从来没有想到中国青年一代建筑师的水平跟欧洲的青年一代完全一样。他还说,在仔细地看了每个人的作品之后,觉得好像都不是中国的原型,更像是西方的原型。”王澍继续补充,这位老先生对他展出的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特别感兴趣,“因为他感觉到,我的设计虽然现代,但和中国园林的语言有关系。而且他还强调,那一看就是中国园林,而不是日本的。”

您已阅读23%(798字),剩余77%(268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