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投资协定

中欧贸易协定,给全球化一个机会

徐瑾:近期最热门经贸消息,来自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成功。中欧经济体量达全球40%,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全球化逆流下,应该如何合理地评估其意义?

2020年末最热门的经贸消息,无疑来自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成功。考虑到中国、欧盟经济体量之和达到全球的40%,这一协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少评论称之为历史性突破。在中美贸易战轰鸣开打2年多之后,这一协定无疑对于全球化派是一大安慰:全球化遭遇逆流,但还没有死去。

与此同时,协定面临的质疑也不少,其最终签署也还必须等待各自议会的最终批准,更不用说执行中的变数。此时,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地评估这一谈判的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次协定的内容是什么?根据海外媒体报道,欧盟和中国在12月29日终于达成了欧盟-中国全面投资协定(CAI)。按照已经披露的内容,中欧双方在中国行业开放(涉及从制造业、医疗、金融、汽车等领域)、国有企业约束、透明度、强制性技术转让、可持续发展、争端解决方式等方面取得进展。具体来说涉及到如下三个主要方面:

首先,在行业开放方面,承诺力度非常大,可以说超过以往类似安排。比如制造业,中国已经做出了全面承诺,只排除了非常有限的行业,主要是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这一结果,对于欧盟非常重要,因为大约一半的欧盟外国直接投资,就是在制造业部门。欧洲方面对这一协定推动力最大的国家是德国,而中国在本协定中对汽车行业开放的承诺无疑对德国十分有利,德国强大的汽车公司(如戴姆勒、宝马等)一直对进一步开拓中国庞大的汽车市场十分感兴趣。

其次,劳动权益一直是欧盟比较在意的内容,也是过去谈判中的争论之一。本次,中国也做了不少承诺,不仅致力于批准《国际劳工组织基本公约》,并对尚未批准的《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强迫劳动的两项基本公约》也做出具体承诺。

您已阅读22%(665字),剩余78%(231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