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

Libra的退与DCEP的进

程实、高欣弘: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升维竞争,也将是数字经济时代下的综合国力之争,核心在于货币支付与多样化数字服务的结合。

4月16日,Libra2.0白皮书发布,提出除了提供锚定一篮子法币的币种外,还将引入锚定单一货币的稳定币,“超主权”属性就此动摇。Libra理想主义让步于现实主义,看似是一种“退”,却在妥协之下拥抱了新的基因,提升了竞争的位面。同期,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应用场景落地,正式由虚拟世界走向现实世界。两者一进一退,意味着个体进化迈入加速时期,标志着彼此竞争进入同维阶段。

新一轮国际货币体系的升维竞争,将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综合国力之争。其核心不在数字货币本身,而在其与未来数字经济的深度耦合与相互加持。因此,对数字货币的设计,关键在于最大程度拟合货币的基本属性,同时弥补传统货币体系与新生数字经济的脱节。

展望未来,数字货币有望串联数据要素的流动,对接数字资产的定价,发挥数字支付的潜能,致力于成为新一代数字经济世界的核心基础设施。

数字货币的个体进化迈入加速时期,彼此竞争进入同维阶段。2009年比特币诞生后,国际支付体系出现了由私人主导的新生力量。2019年,互联网公司Facebook发布Libra白皮书,意在构建商业化的私人货币体系。其“超主权”与“超银行”属性引发强烈争议,世界各国央行由此提速对数字货币的研发与设计,央行数字货币(CBDC)开始广泛进入大众视野。

根据统计,当前超过30个国家央行对CBDC投入关注,其中中国、瑞典、巴哈马等国已发起试点测试。最初,Libra企图绕开现有的国际货币框架体系,以私人运营的方式,构建公平的全球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却因遭到成员退出与监管阻挠而一再搁置。4月16日,Libra2.0白皮书发布,增加大量合规设计,其中最具标志性的就是引入单一法定货币稳定币之举。Libra与单一主权货币(如美元)挂钩,虽是理想向现实的妥协,但却是以退为进,在主权信用的支持下增强稳定性,推动其实质性落地。

与Libra的勃勃野心不同,中国央行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则是由主权信用背书,展开循序渐进式的攻势。4月中旬,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崭露头角,消息称首个应用场景试点率先在苏州落地,迈出了DCEP的现实一步。从目前披露的细节来看,现阶段DCEP将主要替代M0,适用于日常交易的小额支付场景。此外,对金融市场参与者来说,DCEP属于央行顶层设计,短期内并不改变中国现有的金融体系架构。央行并未指明,商业银行以外机构不能成为DCEP的分发机构。因此,DCEP通过双层运营体系,保留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原有职能,使其继续为用户提供高效的商业化金融服务。但是长远来看,DCEP将并不止步于此。我们认为,它将成为大国之间升维竞争的重要抓手。虽然Libra与DCEP基因存在显著差异,却在开启自我进化的过程中殊途同归,由此新一代国际货币体系的升维竞争已然开始。

您已阅读30%(1171字),剩余70%(272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