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

睁开的“全知之眼”:疫情中的隐私保护

李军:“隐私保护”与“透明管理”之间的拉锯战将长期存在。现在透明管理在病毒大流行的背景中赢了这一局,但显然并不会是比赛的结束。

C先生3月17日从瑞士飞抵香港。他在入境时被要求戴上了一个白色带有条码的腕带,并在手机上下载了名为StayHomeSafe的应用程序。这就标志这他即将开始入境香港后的十四天居家隔离生活。

在回到家完成这个中文名叫“居安抗疫”的应用注册后,C先生需要步行到达他所住公寓的四个角落,这样应用就可以获取被监控者住所的位置和范围,并确定被监控者是否超范围活动了。

坦白说,这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电子镣铐”,虽然不如普通的电子镣铐有那么多的物理强制。这种管理方式,在平时恐怕是难以想象的,但在传染病爆发的非常时期,也能够迅速被大众所接受。

采用数字化手段监控新冠疫情传播已经成为各国不得不作出的选择。作为新冠疫情的爆发地中国,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基于大数据的综合排查,在控制感染扩散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媒体报道,广州通过大数据短时间内就追踪排查社区人员101.8万人次,发现发热等症状人员377人。温州瓯海区在确认梧田街道某餐饮店店主父子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后,立即通过技术手段追踪这两名确诊人员15天的活动轨迹。在当地三大移动运营商的数据支持下,摸排出可能路过该店的3615人,通过发短信和逐一打电话进行核对的方式,共排查出40名人员曾到访过该店并迅速对这些人采取了防控措施。

各地对于疫情大数据追踪的需求都在雪片般飞来。三大运营商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进一步推出了“30天内足迹轻松查”等手机漫游地查询服务。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韩夏在2月中旬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工信部已紧急建立疫情电信大数据分析模型,组织基础电信企业整合网络大数据,支持联防联控部门精准管理流动人员,以便防范潜在的疫情传播威胁。最终集合多方之力打造出的手机“健康码”,成为整个社会控制疫情期间事实上的数字“身份证”。

您已阅读21%(742字),剩余79%(275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