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

历史性的大选——欧洲政治的大重组与再造

张伦:欧洲极右翼、民族主义势力强化,但同时中间力量崛起,绿党在德法的大胜反映出年轻人观念的急剧变化。

5月26日,欧盟举行议会大选。此次大选在英国脱欧陷入僵局,欧盟各国民粹、民族主义势力崛起,国际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欧盟建设处在一个历史关口之际举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故也引发全世界的瞩目。选举结果所揭示的某些趋势,不仅关系欧盟下一步的发展,透露出欧盟政治演变的一些重要信息,或许也将会对世界政治的下一步走向产生重大影响。

现就此次历史性的大选谈几点观察与思考。

一、一场真正的欧洲大选

长久以来,因相较于欧盟各国的政府与政策,欧盟的机构与政策对民众来讲显得较远,不那么直接,欧洲政治的主体依然是各国政府。民众对欧盟选举相对关注较少,投票意愿也相对低落。1979年举行的第一次欧洲议会选举(9国)和1984年举行的第二次选举(10国),投票率分别为62%和59%;1990年代初“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欧盟建设快速发展时代的两次选举(1989年和1994年)投票率超过55%;从1990年代中后期起,多年来欧洲议会选举投票率就一直低于50%,在40% 上下摆动。这或许也与欧盟建设上缺乏新的重大议题有关。

然而自英国脱欧公投后,最近几年,伴随欧洲内部反欧盟政治势力的崛起,以及外部美、俄、中等国给欧洲带来的各种挑战,欧洲的存亡、作用、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内外部政策的协调,猛然间又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多年来,一些国家的低投票率一直是一些专家讨论的重点,也是那些关注民主制度健康运作的人们的一个关注焦点。但在笔者看来,其中一个关键,恐怕还在于选举是否涉及重大议题;一旦议题重大,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还是会发生重要的选举动员。

此次欧洲28国的选举,除英国外,整体的投票率都大幅上升并过半;以法国为例,较上次欧盟选举,投票率整整提升近10%。在许多人看来,此次选举或许攸关半个多世纪以来欧盟建设的存亡与未来的重大政策走向。环境与气候变迁、移民、英国脱欧后的欧盟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似乎都需要在欧盟层面才能得以解决,即使是反欧洲的政治势力,也将进入欧盟立法与决策机构视为政治发力的必要途径。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在笔者近30年在欧洲的生活经历中,鲜少见到各种选民像此次这样重视欧盟大选。欧盟真正开始成为一种人们日渐觉得不可或缺、利害攸关的政治议题。从这个角度看,一个政治的欧洲是否事实上已经又迈出一个新的步伐?

您已阅读22%(949字),剩余78%(345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