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垄断还是激活?

Luning Wang: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举办后,西方蓝筹画廊渐占主导,但展会周边艺术生态也呈现出中西交融的多元发展。

每年一度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落幕之际,已经涌现出不少针对亚洲市场动态的讨论:国际蓝筹画廊垄断、艺术市场中心“东移”、“千禧一代”藏家活跃……在博览会销售层面之外,香港这些天的周边活动也体现出香港乃至亚洲艺术生态更为国际化和多元化的趋势。艺术品交易之外,国际艺术机构在此的交流更加频繁,亚洲千禧一代藏家也更加致力于非盈利性艺术项目和艺术赞助中。

国际画廊的周边展览

近两年,西方蓝筹画廊纷纷在香港以及中国内地建立分部。自去年秋天贝浩登(Perrotin)入驻上海外滩的“琥珀大楼”后,里森画廊(Lisson Gallery)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开幕的前两天也在上海推出了亚洲第一个空间的首展。

'澡雪含章',2019年3月26日至5月18日, 香港, 摄影:Kitmin Lee。图片由Levy Gorvy 画廊提供

香港巴塞尔期间,厉为阁(Lévy Gorvy)在香港中环具有历史意义的圣佐治大厦 (St . George’s Building)开设的新空间颇受瞩目。首展“澡雪含章”(Return to Nature)展出包括Claude Monet, Wassily Kandinsky, Agnes Martin, Pierre Soulages, Joan Mitchell,宋冬、刘野、吴大羽、赵无极等人在内的东西方知名现当代艺术家作品。来自比利时的维伍德画廊(Axel Vervoordt)在2014年扩张到香港,于中环成立第一个空间后,今年初于港岛区南部充满生机的艺术社区黄竹坑开设了一个两层高的新空间,并在香港巴塞尔期间推出展览“无尽变幻” (infinitive Mutability),展出Bosco Sodi、Peter Buggenhout、金守子(Kimsooja)的群展。

维伍德画廊的藏阁现场图 左边作品:El Anatsui, 《E-witness》, 2017年, 铝、瓶盖、屋面板和铜线, 250.5 x 229.5 厘米 右边作品: Bosco Soldi, 《无题》, 2017年, 火山岩上的陶瓷釉, 108 x 72 x 105 厘米 图片由维伍德画廊提供
您已阅读21%(893字),剩余79%(327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