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从美国高校招生丑闻反观中国高校招生

王军:美国司法机构对高校招生丑闻的介入,恰恰表明纠错机制也在起作用。借此反观中国,则有更长的路要走。

近日,美国高校爆出了招生丑闻,一些社会名流用金钱为自己的孩子“买到”进入美国大学上学的机会,其中既有耶鲁这样的“常青藤”学校,也有斯坦福这样的世界一流高校。不用说,这样的消息,一经媒体披露,多么具有冲击力。

目前,美国司法部已对多达50名嫌疑人启动了法律程序,接下来便是相关人士受到法律制裁,而涉事高校已采取行动,解聘了相关当事人,配合检方调查。可以想见,随着法律程序的推进,会有更多的人,尤其学校方面接受贿赂的人,为这起丑闻负责。

毫无疑问,高校录取人才需要一个公平的程序,如果用钱能解决上学的问题,那么,将彻底摧毁招生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大学也就不再成为大学,倒与“黑市”有几分相像:只要付费即可得到想要的物品和服务,而“黑”意味着它见不得光,同时也不是什么人都可入“市”,需要相当的门槛,有时当事人还要订立攻守同盟的约定等。上述逻辑不仅适用于美国,在其他地方,包括中国,也应该是成立的。

由美国大学招生出现的问题,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中国高校招生的情形。虽然中国高校招生中的黑幕极少被媒体披露,也很少有高校因招生问题而受到法律追责,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高校招生中的问题比美国要少。事实是,中国大学招生问题似乎更多,不仅花样繁多,而且十分隐秘,鲜为公众所知。这是因为,中国官僚体制上的遮遮掩掩,“家丑不外扬”的思维定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逻辑,导致中国高校招生中的种种乱象很难得到充分曝光,进而无法得到有效治理。

您已阅读24%(604字),剩余76%(190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