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中国离“奥斯卡梦“有多远?

刘裘蒂:中国电影票房层层攀高,但中国电影为何离奥斯卡越来越远?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在美国时间2月24日,以明星红毯和舞台巨制,向全世界的观众播放。在此前夕,《好莱坞报道》刊出了一篇文章,标题是:“为什么近年来中国没有获得奥斯卡提名?” 姑且不论每年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之前,中国人是否有与“诺贝尔焦虑”对等的“奥斯卡焦虑”,但是这个问题的确道出了中国影迷和关心中国软实力人士的心结。

中国奥斯卡之问

《好莱坞报道》评论提出了一个经典的“中国奥斯卡之问”:为何在中国票房进入一片盛景,中国成为电影生产和消费大国的同时,中国的奥斯卡缘却大跌?

说老实话,在我的心目中,奥斯卡奖并不代表世界上衡量电影成就的最好的一把标尺,但是推动奥斯卡奖的过程,反应了政府战略性的价值观,加上近年来在国际电影节出彩的中国电影似乎与官方倡导的“主旋律”大相径庭,让人关切中国是否会离“奥斯卡梦”越来越远?

奥斯卡的品味,基本上比以”艺术气质“取胜的欧洲电影节如威尼斯电影节、柏林电影节,更倾向于商业大片。部分原因是大多数的奥斯卡奖项由专业的委员会(如演员委员会、导演委员会)投票选出入围名单,最终再由美国影艺学院全体会员投票选出得奖作品,因此奥斯卡奖多少反映了美国电影从业者和主流观众的品味。众所周知,美国主流观众对于带字幕的外语片一向不“感冒”。

最佳外语片的评选机制

最佳外语片算是奥斯卡少有的例外,与其他奖项的“普选”过程有别,是由少数的评审委员筛选和有资格的会员投票决定:先选出9名初步筛选名单,再由30名另行组织的评审委员选出5名入围者,最终得奖结果的投票权仅限于实际参加所有五部提名影片放映展的美国影艺学院现任和终身成员,仅在录像带或DVD上观看过外语电影作品的成员没有资格投票。

主办奥斯卡的美国影艺学院每年邀请各个国家推派一部剧情片来角逐最佳外语片的提名,这种”国家代表“的形式,使得奥斯卡外语片成为”奥林匹克“式的竞技场,在国家提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具有”国家色彩“。

一国推荐一部影片的局限向来引起不少争议,因为多产的电影大国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可能各有多个有实力参选的作品,但却受限于每国最多仅能获得一个提名。另外受到艺术界人士微词的是,由国家官方推派的影片可能会受到政治或其他非艺术因素考虑所左右。

您已阅读22%(910字),剩余78%(318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