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

中国结构调整是不是美国的问题?

秦勇:中美贸易之争至今双方已有七次磋商,除了实质性采购美国商品外,中美间离美国想要达成的贸易协议还有多大距离?中国的结构改革和美国有没有关系?

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当场宣布将有可能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正式拉开了中美贸易之争,至今中美之间已经进行了七次磋商,中国可能的让步主要在采购美国商品和开放中国的服务业市场,但是除了实质性的采购美国商品外,中美之间离美国想要达成的贸易协议还有多大距离?美国一直期望的是中国能进行相应的结构改革,中国的结构改革和美国有没有关系?

首先,中国正在进行的结构调整是巩固传统产业基础上,放开服务业以竞争促发展。

美国等国家在向服务业转型的阶段通常伴随制造业贡献的回落,但是从全球总体上说,制造业可能发生两个变化:一是如果没有大的经济体的崛起,制造业的需求实际上是衰退的;二是有大的经济体崛起,制造业可能发生转移。

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不管最后谁承担了建设的责任,实际上都可能带来制造业的又一波繁荣。作为推动者,中国对国内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一直在寻求转变,如果一带一路能得到大多数国家的认同,并且中国承担了主要的投资建设角色,那么可以肯定中国将以新的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实质仍然是投资拉动的模式,经历一次高增长。

但这个设想的难点在于,中国的对外投资大增长,会再次造成金融账户的巨额顺差,这不仅仅要面对双顺差的国际关系压力,由于投资项目金额巨大,一定会有政治介入,中国自身也不得不更多的卷入其他国家的国内政治。从这个意思上讲,一带一路不是简单的经济版图,它也是中国在国际政治大展拳脚的契机。

中国内部发展虽然仍然可以靠基础设施建设,但空间相对有限,不过中国也很难完全舍弃投资拉动的模式,走向去制造业化。一方面是国有企业在传统领域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坚持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就必须加强和巩固国有企业的发展,就仍然需要依靠传统经济,一带一路是中国寻找承接传统经济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大多数国家在向服务业发展转变的过程中,都经历了经济增速的显著放缓,因此中国从实质上想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可能就需要接受经济增速回落,这可能需要一系列社会规划的调整;最后,中国面临外部压力的情况下选择更加开放服务业,传统领域涉及政府采购的问题,这是中国一直没有加入WTO中单项贸易协定GPA的原因,代表了中国一贯对传统产业保护的态度,但是中国服务业能否真的开放?服务业开放是不是就能够促进它的发展?

您已阅读24%(954字),剩余76%(297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