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中国应降低通胀目标

胡月晓:中国市场上的通胀预期一直未能消退;2008年危机以来,中国社会上对通胀的认识,一直存在偏差:防通缩甚于防通胀。

从2004年起,中国政府的年度通胀目标就没低过3(CPI同比),最近4年(2015-2018)的政府预期目标均为3.0。对未来1-3年价格走势,市场预期在(2.0,2.5)区间是最为常见分布,这种预期实际上反映了市场主流预期是中国未来存在轻微的通胀压力。回顾近2年来的物价走势和市场预期变化,受货币充裕和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楼市泡沫持续等因素影响,中国市场上的通胀预期一直未能消退。

政府的价格目标设定过高,也对全社会的通胀预期有潜在暗示和引导作用。笔者认为,2以上的通胀水平,不用说已欧美日发达国家相比偏高,就中国经济形势来说,也是过高了。2008年危机以来,中国社会上对通胀的认识,一直存在偏差:防通缩甚于防通胀。显著高出实际通胀水平一大截的政府价格预期目标,实际上明示了政府希望价格在现有水平再略提升。从经济增长的角度,一个轻微、可控的通胀水平,是可以自动给经济提供扩张动力的,这也是政府选择偏高通胀目标的基础。

综观全球价格形势,除个别资源型经济体因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因而经历有高通胀及高价格波动性外,无论是成熟型经济体还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危机后各国的价格都处于偏低的运行水平。从经济周期的角度,价格偏低造成的市场竞争压力提高,是促使经济“出清”的关键环节。从中国经济运行和价格走势的组合看,危机后中国价格运行水平,是长期处在了偏高位置。

您已阅读27%(570字),剩余73%(156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