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对话

中国试图建立湄公河合作新时代

米德尔顿:中国正在探索与湄公河国家合作的新途径,但任何新的协议必须将民间社会和环境上的担忧考虑进去。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在海南三亚召开距今已经有两年半的时间了。这个由中国主导、所有6个澜湄国家共同参与的多边机制的目标是深化中国与东南亚大陆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和政治联系。领导人们一再宣称澜沧江-湄公河对这一合作的重要性。为响应这一说法,澜湄合作已经于11月1至2日在云南昆明举办了“首届澜湄水资源合作论坛”。

2018年1月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澜湄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展现了该倡议迅速前进的步伐。多次召开政府间高级别会议、启动近200个由中国资助的项目、通过各种秘书处和工作组深入推进澜湄合作的制度化,这些都反映了该倡议的迅速发展。然而,虽然中国已经推出了一些民间交流活动和大学奖学金项目,澜湄合作以国家为中心的操作方法让公众鲜有机会参与审议该机制的总体政策原则和方向。

一些中国政府官员和学者通过澜湄合作提出,上游和下游国家都享有对彼此的权利和责任。这种“互惠互利”的概念虽尚未成为澜湄合作的官方政策,但与中国早前单方面在澜沧江上修建水坝的行为相比,已经表明了政府立场的转变。总体而言,澜湄合作及其“互惠互利”的主张似乎是向流域内各国发出邀请,以共商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合作。

但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例如,下游4国已经于1995年成立了政府间的湄公河委员会,澜湄合作将如何处理与该委员会的关系?澜湄合作又将如何解决滨江社区和民间社会担心的问题,并确保他们的实质性参与?鉴于流域各国大力发展经济和水资源基础设施项目,湄公河的生态健康将如何得到保障?本文将探讨的是,“澜湄合作”以及“互惠互利”的概念是否有望应对这些挑战。

水电与外交

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澜沧江-湄公河已经从一条自由流淌的河流转变为一条逐渐被水电大坝所控制的河流。湄公河下游流域目前有近60座在使用中的大中型水电大坝,而在建的还有20多座。与此同时, 上游的中国已经在云南省内澜沧江干流上修建了6座大型水电大坝。水电大坝的建设处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之下。在这种背景下,电力跨地区交易,例如从云南省输往中国东南地区,或是跨越国境,从老挝销往泰国、越南等地成为可能。

2008年,湄公河上水坝的储水量尚不到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总流量的2%,但到2030年这一数字可能将增长至20%。根据中国水利部的数据,大坝水库运营导致湄公河汛期流量减少约30%,旱季流量增加70%左右。

您已阅读22%(981字),剩余78%(358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