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除了惩戒,还能怎么面对“不听话”的学生?

徐海娜: 要求“惩戒权”的和”必须让学生有所惧怕”的,都没有认识到教师特有的专业性何在,所以他们才想象不到,除了惩戒与规训之外,还有很多令学生“听话”的方法。

网络媒体发达的时代,任何消息不胫而走的速度都非常之快,关于教师体罚学生、教师对学生使用言语暴力和凌辱的新闻也总是不绝于耳。但是代表官方的教育局或学校对涉事教师做出处理之后,依然“众怒难平“。这个“众怒”不是家长和学生的怒,而是相当多教师的怒气难平,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必须让学生有所惧怕”是否是某些教师群体中的一种“次文化”呢?除了惩戒,我们究竟还有没有办法令学生”听话”呢?

11月2日,一封哈尔滨某小学家长写给学校的公开信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之后被投诉殴打、辱骂、花式罚站学生的教师很快被开除。但是事情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平息,此事经网络媒体多次转载之后,写公开信的家长承受了巨大压力。

这让我想起不久前发生的另一件事情。有个孩子被罚站,孩子的父亲“赵副所长”利用警察职权“罚站”了老师。我的一位朋友蔡朝阳写了一篇评论《赵副所长正是何老师的好学生》,认为“赵副所长”和涉事何姓老师的滥权行为出于同一个逻辑。他在文中说,有些学校对学生行为的管理不过是“威吓与规训”,学生噤若寒蝉的背后是对权力的屈从,并提倡武汉名师徐莉主张的那种“没有责罚与羞辱的教育”。这篇很快成了“十万+”的文章和哈尔滨刚刚发生的这件事情,都迎来了汹涌的评论,除了正面的评论之外,还有很多带着明显的忿忿不平。他们的“怒”,除了表现为谩骂之外,最为突出的就是——“老师要有惩戒权”,“现在学生多难管,你来当老师试试”等。

而事实上,蔡朝阳是一位有二十多年教龄的语文老师,很多其他开明上进的老师也在寻求更好的与学生相处之道。只能说,要求“惩戒权”的和说“你来当老师”的,都没有认识到教师特有的专业性何在,所以他们才想象不到,除了惩戒与规训之外,还有很多令学生“听话”的方法。

学生参与制定规则,更易认同和遵守

由于我和家人工作地点的变动,我的孩子不得不在小学阶段经历了5次转学,这也使得我有机会通过孩子见识了不同学校的管理风格。有的学校表面上管理严格,老师也十分严厉,但效果并不好。有的学校没有班长,也没有固定的规章纪律,但是学生无论平时上课,还是出席各种活动,却都秩序井然。

您已阅读22%(867字),剩余78%(304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