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民企的信心,政策的信用

徐瑾:民营座谈会从民营地位、当前困难以及未来政策阐述了最高层方针政策。唯有可信任的保障才能避免囚徒困境,也才能使得改革渐进改善。

资本寒冬中,中国民企好像看到新希望。

在贸易战与股市煎熬中,最近高层频繁释放稳定民企信号。继副总理刘鹤强调民营经济对整个经济的贡献与稳定意义,表示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之后,11月1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发表以民企为中心的重要讲话,迅即引发热议。这次讲话,透露了什么信息?

基本而言,这次讲话有针对性地回应了民间集体焦虑,从民营经济地位、当前困难以及未来政策三方面分别阐述了最高层的方针政策。

首先,讲话肯定民营经济作用。今年以来“民营经济离场论”等言论泛起,民间担忧情绪沸腾,新一轮“公私合营”恐惧也见诸社交媒体。讲话表示这些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不符合党的大政方针”,强调“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

民企与企业家,一直是经济的主要源动力。对于民企困难视而不见,最终将导致更恶劣的经济后果。中国央行研究局研究员王宇在9月即呼吁民营经济发展面临挑战,提出三大挑战,一是市场准入与隐性壁垒问题,二是产权保护与公平竞争问题,三是税费负担重和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她列举全国工商联的调研资料表示,中国民营企业的用工成本上升、税费负担重、融资难和融资贵仍然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前三大影响因素,分别占比61.40%、54.80%和50.80%。

您已阅读30%(541字),剩余70%(124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