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论坛

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有效“融合”?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既是改革开放的更进一步,亦是谋求经济新形态发展的核心痛点。

去年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回归20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7月1日在香港见证了粤港澳三地政府签署的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自此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正式提上日程。距离中国总理李克强第一次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已满一年,尽管国家发改委编制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尚未正式公布,但在备受瞩目的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专门设立分论坛讨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意义非凡。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既是改革开放的更进一步,亦是谋求经济新形态发展的核心痛点。一国两制下的港澳地区还有多大的优势可以“反哺”内地?深圳作为内地最具活力的科技创新城市将如何承接国际市场的挑战?由制造转向创造的佛山东莞在大湾区将承担何种角色?或许本篇文章面世之际,上述问题还无法得到确切答案,仅望以下内容梳理可助读者思考。

林郑月娥:要打造国际级的创新科技中心,规模会比美国的硅谷还要大。

今年博鳌年会的主题是“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亚洲即将迎来一个及为重要的十年,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关系到亚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香港。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发言中提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发展层面,它将在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联系中,甚至与全世界的联系中,扮演关键性角色。

您已阅读20%(531字),剩余80%(208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