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

乡村振兴,希望在城市中产阶级

沈晓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大难题是农村空心化,而该战略最大的潜力和支撑在城市,最有希望的群体,是城市退休养老的中产阶级。

正在召开的中国“两会”,有一个在顶层相当热门和高频、但却未被一般媒体和舆论足够重视的话题,这就是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乡村振兴国家战略。

虽然最早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但这次“两会”上高层重视和突出的程度还是让人出乎意料。不仅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独把“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单列一章(位置仅在“打好三大攻坚战”之后),超过任何国家战略和社会热点(如居民收入、房地产、就业、医疗和教育等),而且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主席更是到山东代表团,专门就乡村振兴战略发表“重要讲话”。

在这次讲话中,习近平称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并就如何做好这篇“大文章”做了长篇阐述。中国央媒随后更是按照“宣传的规格”,连续报道了一些代表团学习习近平的讲话精神和各地的“热烈反响”。在发改委、财政部和农业部等部委的两会记者会上,乡村振兴也是必不可少的重点内容,乡村振兴战略被中国高层重视的程度可见一斑。

乡村振兴战略之所以提高到如此高度,是因为无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的重点难点,还是当今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方面,农村无疑是当今中国社会最大的短板和弱项。要在今后三年左右的时间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效消减“不平衡不充分”这个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村、农民和农业,才是“最难啃的骨头”所在。这也就是中共十九大提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并第一次把乡村振兴作为国家发展的重点战略在全国实施推广的原因所在。

但是,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豪言壮语”相比,人们发现对究竟怎样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创新和新鲜内容并不多,甚至不少还是重复传统的就农治农的“三农” 思维定式。在政府工作报告的“建议”中,乡村振兴战略一章的主要内容,还只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目标。在国家发改委的记者会上,当记者问到在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乡村振兴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发改委的乡村振兴规划对此如何解决时,得到的回答除了一些大话套话外,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可行性创新内容,甚至连产业创新也未触及。

这不禁让人生疑:过去同样摆在“重中之重”位置的三农问题,换一个“乡村振兴”马甲就能“彻底翻身”?

中国的三农问题不是今天才有,中国的改革也是由农村而起。但40年的改革,至今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问题,城乡差别甚至越来越大。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实现历史性变革,需要的是一场彻底的变革。这就要求在制定和实施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时,要有全新的思维和根本性的创新。再也不能是在过去“三农”工作的传统思维和做法上的修修补补和小打小敲继续和延伸。

您已阅读22%(1140字),剩余78%(414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