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

那佛,那蛙,那个让人迷恋的总裁

窦文宇:各种社会风潮涌现,影响到可塑性较强的年轻人并带来相应的行为模式。这些新的消费者心理及行为特征,对企业社交媒体营销有何启迪?

时光刚刚跨入2018年不满一个月,中国社交媒体用户的情绪热点已经掀起了若干大潮,下面看几个典型片段。

小张,27岁,北京某金融企业从事销售工作。每日上下班通勤2小时奔波,每周无情的业绩考核,再加上父母间或暗示的催婚,让她不时感到颈后拔凉的压力——不过当压力大到一定程度,她反而释然,“佛性”了:工作,何须那么拼命,只要自己不是垫底;生活需求,简单就好,不再费心费力去追求格调,朋友圈挣面子;恋爱,随缘就好,合适的就见见呗……只差念着阿弥陀佛。

小李,32岁,某三线城市的一位公务员。虽然工作压力不太大,但职场升迁通道狭窄,让他对未来有丝淡淡迷茫。迄今依然未婚的他,有足够时间需要打发。过去,他在视频直播网站上是常客,但最近迷上了呆萌的旅行青蛙游戏,不时关心查看一下自己的那只蛙,游历了哪些好玩的地方,是否还在翻着那本仿佛永远也读不完的书。下班后再去刷刷微博讨论区,从高手那里了解一下游戏中护身符道具的颜色,对青蛙出行方位有什么影响。这只蛙,像儿子一样牵挂着他的心,为他带来一丝生活充实的幻觉。

Stephanie,17岁,某中学高二住校生。虽高考压力逐渐逼近,但也不能完全抑制年轻的爱情萌芽。谈一场真正的恋爱固然没有时间,可她和宿舍室友们最近迷上了《恋与制作人》手机游戏,在晚自习后悄悄玩一把。虽然四大游戏主角——魅力警察白起、霸道总裁李泽言、天才科学家许墨、温柔小狼狗周棋洛——离她现实生活十万八千里,但游戏场景满足了她对恋爱的美好想象,也可缓解每日紧张学习的压力。作为忠实粉丝的她,有时间也会上百度贴吧,与其他粉丝一起交流心得,抒发对偶像的感情。

其实,这三个来自80后、90后、00后的故事,也是当下不少年轻人在中国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下,心态及行为的缩影。各种社会风潮的涌现,影响到可塑性较强的年轻人,带来了相应的行为模式。撇开这些思潮风潮背后的社会学原因且不谈,这些新的消费者心理及行为特征,又对企业的社交媒体营销有何启迪呢?

社交媒体营销出击

社交媒体(社媒)营销,指的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如微博,微信,QQ空间,百度贴吧,知乎等)开展的营销活动。社交媒体,顾名思义,既具有媒体的特征,又有社交的属性。故而,若企业的社媒营销只沿用传统媒体上那样的单向宣传手法,会招致用户反感——只有采取平等交流、互动、走心的营销手法,方能契合社媒平台的社交属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营销效果。

那么,企业社交媒体营销怎样才能做到走心?

首先需要基于对社媒用户心理及行为的深刻洞察。从这个角度而言,前述的主要社会风潮(如佛系生活)涌现时,正是社媒用户群体特征明显,心理情绪强烈的阶段,此时企业社媒营销若能以共情(empathy)姿态出现,理解认可用户的心理,在此基础上提炼出的营销内容及方法,将更容易获得用户共鸣,从而可以自然流畅地传递品牌信息。

比如,佛系生活态度,似乎和奢侈品营销南辕北辙:毕竟,如果佛系了,还在乎自己挎包上得响亮地印着L.V.两个字母吗?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佛系生活态度意味着,当今在中国相对富裕阶段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对用奢侈品来撑起自己的外表与面子,已不感兴趣,更在意的是奢侈品牌能为他们在精神层面带来什么——而创意,新鲜感,有意思,则可能是奢侈品牌突破佛系青年表面冷漠的利器。

您已阅读23%(1338字),剩余77%(446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