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

智能投顾的误区

王倩:人工智能模拟不出政治事件,整个资本市场的复杂程度无法被标准化,它更需要的是理解力与创新的能力。

【编者按】技术的迭代给金融创新带来了新机会,但前景向好的同时也伴随着种种隐忧,近年来,科技对金融的作用是否被高估?人工智能是否能为我们带来更智能更安全的金融服务?未来的金融投资真的能完全“智能化”吗?FT中文网近期组织“金融科技的未来”专题,编辑事宜,联系闫曼 man.yan@ftchinese.com

近几年来,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多地被人提起,在智能投顾这块,更是引得众多资金争相涌入。各种创业公司、银行、BAT等巨头陆续入局,而作为传统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也在智能投顾的大浪潮下进行了各种形式和战略上的尝试,进行了大量投入,智能化俨然成为券商一波热潮。2017年是券商掀起智能投顾热潮的一年,各大券商都在推智能投顾系统,那么,其功能到底如何?

智能投顾的核心方案建立在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与资产定价等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优选的数学方法来进行计算,获得结果。

抛开来自数据领域的问题:例如数据本身质量、数据评估质量、数据的说服力、数据对模型的适应力等暂且不提,智能投顾的方案中的每个模块的说服力都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在出现机器模拟之前,采用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与资产定价模型来进行资产管理的投资人,通过人的思考能力来进行对模型的计算与矫正,这其中的人脑思考能力目前并未被架构或者是通过人工智能无法被模拟。在此类模型本身不完善的情况下,强行采用智能投顾,难免有所欠缺。

您已阅读28%(581字),剩余72%(151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