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报告

数据垄断真的存在吗?

许可:“数据是新时代石油”的说法是一句成功的口号,但它只说对了一半,数据有价,但它本质上并非石油。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喜欢垄断,除了垄断者。因为对普罗大众来说,垄断往往意味着更高的价格、更差的商品和不太好的服务。难怪曾为鲍勃•迪伦做过巡演经纪人的乔纳森•塔普林(Jonathan Taplin)在《迅捷行动,打破传统:Facebook、谷歌和亚马逊何以垄断文化、削弱民主》一书中对数字时代的垄断忧心忡忡,并倡议审查亚马逊、Facebook和谷歌对大数据的控制权。无独有偶,被称为“科技巨头克星”的欧盟委员会竞争专员玛格丽特•韦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亦表示:“数据可能成为并购中如何影响竞争这一问题中的重要因素。我们正在探索是否介入那些涉及重大价值数据的并购,即使拥有数据的公司并没有高昂的营业额。”这种学术和监管的新观点都着眼在“数据垄断”上,但究竟什么是“数据垄断”,它真的存在吗?

“新时代的石油”:一个误读?

自从《经济学人》将数据类比为21世纪的石油以来,数据的重要性已家喻户晓。但是,这一比喻令人误解,因为它不但容易让人联想到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或美孚石油公司,还会误认为现在的数据就像一百年前的石油那样,成为市场上奇货可居、盈利丰厚的商品。然而,真实的情景是:正规的数据交易市场根本没有形成,更不用说在数据市场里呼风唤雨的数据大鳄了。其中的道理简单明了:数据并非真正的石油。

数据并不稀缺。总量有限的石油牢牢把控在欧佩克和俄罗斯等少数产油大国的手中。与之相反,数据无处不在且源源不绝。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发展,新的数据每分每秒都在产生,并且,只要网络用户在线,纷繁芜杂的“电子足迹”就会被记录和收集。正如IDC报告所显示的,在过去数年,全球的数据量均以每年58%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超过40ZB(相当于4万亿GB),达到2011年数据总量的22倍。不仅于此,由于数据可以零边际成本地生产和分配,企业从自己或第三方等不同来源那里获取数据并没有实质的障碍。

您已阅读23%(806字),剩余77%(270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