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大”的召开,揭开了中国政治新的一页。习近平的报告宏图尽展,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踌躇满志。
当然,任何顶层设计都离不开基层的理解支持与贯彻执行。因而,基层的政治生态也很重要。
过去五年,中国基层在勤政善政、风清气正等方面发生了许多积极变化,但一些消极现象也呈现出普遍化和趋势化的苗头,值得重视。
基层“运动会”
基层是中国党政工作的第一线,工作忙累原本也属自然。
不过,近年来这种忙累似乎已超乎常态。“累得像条狗”、“最近忙吗”、“悠着点”愈益成为中国基层工作人员自嘲或彼此问候的流行语。
在中国推进“精准扶贫”期间,云南一位乡镇女公务员的幼子发烧三天,却不能回家照顾;一名硕士毕业生考取了家乡县政府公务员不到一年,原本肥硕的身躯消瘦到严重“变形”;今年国庆期间,一名基层公务员在微信朋友圈转了这样一篇文章:国庆长假:一个基层公务员的遐想!甚至,已有部分基层公务员提出辞职,其动因不是“下海”,而是“上岸”……
这些,较为真切地反映了当前中国基层人员的辛苦疲惫以及内心无奈。
令基层疲惫的,首先在于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剧增。
近年来,基于加强中共党建、意识形态工作以及全面维稳的需要,中国全面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由于基层工作的特殊性,造成基层不得不以更多的投入来实现这些工作的最终落地。甚至由于本轮思政工作的高要求,还造成基层不得不增加大量的“补课”工作,如学习党章党规、健全党员(成员)信息资料等。
单就基层维稳而言,基于“管好自己的人”、“不能出事”的硬性要求,基层似乎已进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状态。以笔者相对熟悉的高校为例。从学校,到学院,再到班级;从辅导员,到班主任,再到班委(以及各级团学组织),安全问题可谓会会讲,天天抓,人人加压。每逢大小节假日,更是不断地下发安全通知,不停地要求召开安全主题班会。在基本以成人为教育对象的高校似乎要变成超级幼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