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对话

高端访谈:欧洲与中国将提振全球气候行动雄心

在波恩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各国政府将就《巴黎协定》签署之后的后续行动方案展开磋商。在这个关口,有几个问题非常关键。

在2017年波恩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各国政府将就2015年《巴黎协定》签署之后的后续行动方案展开磋商。在这个关口,以下几个问题非常关键:我们距实现1.5℃或2℃温控目标要求的减排量还有多远?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将对本届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此外,欧洲与中国是否已经准备好带领各成员国,共同提高全球气候雄心?

我们采访了两位分别来自欧洲和中国的杰出的前气候谈判专家——欧洲气候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劳伦斯•图比娅娜和能源基金会北京办公室总裁邹骥教授。虽然气候行动在没有美国参与的情况下看似仍在不断向前推进,但行动与目标之间尚存在较大差距。

中外对话(以下简称“中”):从全球看,我们距实现地球1.5℃或2℃温控目标所需的减排量还有多远?

劳伦斯•图比娅娜(以下简称“图”):我们必须认识到,当前各国总的自主贡献量并不足以实现全球减排目标。

举例来讲,我们知道到2030年全球排放量将不会达到峰值。当前各国所提出的减排承诺最多只达到了所需减排水平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因此,全球减排缺口依然很大。

中:您如何评价《巴黎协定》签署以来,欧洲成员国的行动?

图:欧洲必须做出更大的努力,尤其是在实现2030年目标的问题上。有迹象表明,欧洲的国家正各自采取更加雄心勃勃的行动。 法国计划到2040年停止销售汽油车和柴油车,并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些都比整个欧洲层面的行动计划要更进一步。

一些国家已经决定在2022年之前逐步淘汰煤炭(例如意大利), 并在2040年达到零排放。能效方面的投资也至关重要。 瑞典、丹麦、英国、德国等国也在采取类似的措施。

您已阅读21%(661字),剩余79%(248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