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

为什么拒绝成为巴菲特?

黄凡:中国投资者热衷于朝拜巴菲特,却认为价值投资方法行不通;年年讨教秘笈,却对巴菲特的“简单”原则弃之不用。

刚落幕不久的一年一度全球投资圈“朝圣”盛会——以87岁的“股神”巴菲特为主角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年会成为了一场中国人主导的“派对”,全场3万多名观众,差不多8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中国人,大会提供的同声传译只有一种语言:中文普通话(Mandarin Chinese)。

前往“朝圣”的中国投资人中有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专业的资产与财富管理人、已完成创富而期盼家业长青的企业家、也有长期关注资本市场的资深媒体人,他们大多怀揣着向“股神”取经的愿望,期待取得驾驭股市而投资战无不胜的秘笈。

今年的年会中,“股神”巴菲特与老搭档芒格也一如既往为这些取经人慷慨传经。芒格表示,和美国股市相比,中国股市机会要大得多,一个出色的渔夫肯定可以在中国找到更多大鱼,中国是一个更让人愉悦的好渔场。而巴菲特则直接指出,我们有这样一个机会,但没有约束整个市场发展的准则,中国股市作为新兴市场,有全民的参与,会变得投机,而投机是一个不太聪明的做法。

如果说股神们的“言传”有些故弄玄虚令人难以理解,而且普遍被认为不切合中国实际的话,我们也可以看看他们的“身教”——投资中国的实战案例以及战果:

伯克希尔投资过的中国公司只有中石油和比亚迪。早期“股神”在本世纪初投资中石油,5年后退出,总回报率为720%,年平均复合回报率达52%。而2008年9月,伯克希尔旗下的中美能源控股公司以18亿港元认购了比亚迪10%的股份,至今一直持有,不到十年间所持有的股份增值近10倍。事实表明,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方法用于投资中国公司同样可以获得大成功。

那么,对巴菲特推崇备至的国内二级市场投资者群体战绩又是如何?

对于国内投资者而言,A股是门槛最低,参与面最广的投资品。然而,由于发行与退市机制上的先天缺陷、承担为实体经济解困的重任、各参与主体(个人、机构、监管者等)的欠缺成熟等原因,熊长牛短成了常态,二级市场投资者难逃“一盈、二平、七亏”的宿命。就仿佛如“韭菜”般一茬接一茬地被收割。

您已阅读20%(837字),剩余80%(327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