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述东西

音乐人姚谦的艺术质疑

马继东:姚谦出品的纪录片《一个人的收藏》在香港巴塞尔首映。收藏艺术20年,姚谦试图从藏家角度解读艺术。

“去艺术馆看不就好了吗?”

“买个没用处的东西放在家里要干嘛?”

“对啊,你有那么多钱,为什么不去世界旅游呢?”

“会不会跟朋友比较看谁的多?谁的比较贵?”

上面一连串的问题,是时下台北市区街头的年轻人对于艺术收藏家的质疑与好奇。在过去两年里,音乐人姚谦收集了诸多不同的声音,3月20日下午,一部时长142分钟的纪录片《一个人的收藏》将在香港巴塞尔(Art Basel HK)全球首映,作为这一亚洲极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博览会“光映现场”展区的揭幕影片。

仔细算来,音乐人姚谦已经“不务正业”好几年了,这位曾经缔造华语乐坛无数经典的著名词人,近来鲜有的几次音乐创作,企划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全片配乐,担纲电视节目《朗读者》早期音乐总监——两档目前在中国内地大热的现象级文化IP,前者聚焦文物修复,后者关怀文学阅读,似乎也与音乐没有太直接的关联。

最近一次偶遇音乐人姚谦,是在北京画院美术馆,艺术家林风眠个展《清寂鹜影》现场。

美术馆座落于朝阳公园附近一座不显山露水的小院内,一栋不高的小楼,展厅面积不大,却以高学术水准成为业内标杆,慕名而来的大多是艺术圈人士。音乐人姚谦选择的看展时间,是一个工作日下午,当天观众并不是很多,他着一袭宽松的大袍,戴顶黑色针织套头帽,手里拎着刚买的艺术家画册,在作品聚焦光之外的阴影里,安安静静逐一欣赏,碰到心仪之作,则会停下平缓的脚步,手指画面细节与身边友人窃窃私语,交换看法。

您已阅读26%(598字),剩余74%(173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