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事件

北京竞争台湾“二二八”史观

朱建陵:国民党不得台湾民心,让北京不再顾虑国民党的立场,出手竞争“二二八”史观。此举具有多重意义。

今年是1947年发生于台湾“二二八事件”的70周年,和往年不同,北京早在2月8日就公开宣布将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大陆媒体随后评论说,“二二八”是岛内台独势力把持话语权的关键制高点,北京举办悼念活动“极有深意”,但这样的“深意”,看在台湾舆论界眼里,有的指为“黑色幽默”,但多数认为“八竿子打不着”。

“二二八事件”的背景,是台湾被日本殖民统治50年后,于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被盟军安排回归中国,但由于日本统治期间,与长期处于战乱的中国大陆相比较,台湾社会生活相对安定,加上日本为台湾引进西方现代生活方式与观念,使台湾社会与蒋介石统治集团发生各种不适应与摩擦,一方指对方“落后”,对方指一方”遭日本奴化”。

彼时的中国大陆,国共内战方殷,而蒋介石主导的国民政府所用非人,当时的台湾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陈仪在台湾的种种倒行逆施,早已怨声载道。“二二八事件”爆发之前,即有人在旧总督府门前掛上一幅漫画,画着一只垂头丧气的狗从后门溜走,前门一头愚蠢的大猪则大摇大摆进来,暗喻日本人走、国民政府来为“狗去猪来”、 “猪不如狗”。

事件的导火线是1947年2月27日发生在台北市区的一个警员打伤小贩意外,由于群情激愤,引起警员开枪杀人,闹得不可收拾,台北市民因此在2月28日发起罢市、游行,但又遭陈仪政府开枪镇压,终于引爆台湾社会潜藏将近两年的愤怒火药,发生全台湾范围的抗议、暴动甚至武装抗争。

几天之内,抗议民众几乎控制了台湾大部分地区,而陈仪在与台湾士绅、民意代表组成的“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斡旋的同时,在3月2日即电请蒋介石派兵增援,国民政府派遣的军队在8日抵达台湾,对无辜群众、社会菁英进行血腥镇压,到3月16日即成功击溃所有反抗团体及势力,但随后地毯式搜索可疑人物的“清乡”活动及屠杀行为并未停止,一直到5月16日解除戒严,国民政府对“二二八”参与者的杀戮才告一段落。

您已阅读25%(781字),剩余75%(232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