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业

技术爆炸时代,论广告人的自我修养

希尔:在数字技术让营销无孔不入的今天,广告从业者为何还要保持“出于自身利益的自我克制”?

按照已故的约翰•贝格(John Berger)的说法,广告是魅力制造商,由社会嫉妒心态推动。1972年,这位艺术评论家在为英国广播公司(BBC)编写的《观看之道》(Ways of Seeing)系列节目的最后一集表示:“在一个向民主推进而中途止步的社会,嫉妒成了一种普遍的情绪——在这个社会中,地位在理论上对所有人开放,但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到。”该节目探讨了美术和宣传之间的联系。

贝格在45年前对社会不平等的割裂影响——以及广告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作出的分析,在英国退欧和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主政的新的后真相时代听起来切中时弊。

然而,在其他许多方面,他的评论反映了一个更为淳朴的时代,现在听上去有点离奇。与他研究的海报和展示广告相比,现代营销可能要隐蔽得多,更具侵入性,也更难识别。

贝格将广告称为一种死气沉沉的艺术形式。但在上世纪末,许多广告从业人员渴望达到艺术卓越,有些人在职业生涯后期做到了这一点。导演艾伦•帕克(Alan Parker)和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曾利用广告片来演练电影制作。作家萨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和费伊•韦尔登(Fay Weldon)曾是广告文案撰写人。

您已阅读29%(521字),剩余71%(128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