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报告

FT大视野:人民币停下国际化脚步?

人民币从升值转为贬值,国际化也出现放缓。面对资金外流,中国收紧资本管制,令外界担忧其人民币国际化承诺。

回想2015年10月的时候,在时任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欢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英之际,中国央行在伦敦的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行了一年期债券。此举被视为巩固了伦敦作为大中华区以外人民币业务中心的地位。再往前两年,时任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说过,在他有生之年人民币将“变成几乎和美元一样无人不知的货币”。

后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将人民币纳入其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并将此描述为“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里程碑”。

然而,在IMF的决定于2016年10月生效之前就有迹象显示,获准加入SDR最终可能只是表明人民币国际化达到了很高水准,而非表明世界即将迎来一种新的更为多元化的货币体系。

从一系列指标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放缓,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开了倒车。

在过去一年里,中国对外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份额从26%降至16%,同时香港的人民币存款较2014年的1万亿元人民币峰值下降30%——香港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外资持有的中国境内金融资产在2015年5月达到4.6万亿元人民币的峰值,现在则只有3.3万亿元人民币。就全球外汇市场的交易额而言,人民币只是全球第八大交易货币——排名介于瑞士法郎和瑞典克朗之间——与2013年排名第九相比变动不大。

如今看来,使人民币在国际上得到更广泛使用的结构性因素更可能是机会主义和投机。从2005年7月中国取消人民币盯住美元制度,到2014年1月人民币汇率达到1美元兑6.04元人民币的历史高点,人民币几乎一路升值,升幅达37%。

人民币不断升值的预期吸引数千亿美元外国资本进入中国,虽然后者出台了旨在打击投机性资本流入的监管措施,但这些资本绕过规则进入中国,希望从无风险的货币升值中获利。

但如今这股潮流已经转向。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上月末触及8年来的低点,今年还可能创下有史以来的最大年度跌幅。投资者纷纷抛售人民币资产,并利用同样的监管漏洞将资金转移出境。

1.2005年7月,1美元兑8.2765元人民币。中国放弃人民币严格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您已阅读21%(877字),剩余79%(331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