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品

中国如何发展衍生金融市场?

欧阳辉、孟茹静:中国股市、债市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但衍生品市场却差之甚远,这阻碍了资本市场进一步成熟。

发展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中国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进程中一个日益重要的课题,政府的“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表达了发展资本市场的决心。近年来,中国开通沪港通,筹备深港通,向境外金融机构开放债市,而且近日中国证监会和基金业协会在北京召集多家国际知名机构座谈,进一步明确外资私募入华政策口径,都是为了这一目的。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股票和债券市场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但衍生品市场却差之甚远,这阻碍了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成熟。

首先,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缺失,市场上缺少做空的工具,价格发现功能不够完善,为市场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同时机构投资者缺乏对冲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工具,导致其缺乏在大陆市场投资的信心。

其次,近年来中国开通了沪港通并同时筹划深港通,本意是吸引境外投资以增加国内市场的体量,但大陆衍生产品的缺乏给国外机构投资者对冲风险带来一定的限制。

再次,同样因为缺乏对冲工具,国内的私募投资基金以做多为主,难以真正地对冲,也很难追求绝对收益。一些采用市场中性策略或多空策略的私募投资基金,也由于股指期货的名存实亡而不得不转向商品投资或是海外股票市场。

最后,对境外机构投资者而言,汇率风险也使他们对中国市场望而却步。中国最近进一步向境外金融机构开放债市以吸引境外资金进入债券市场,但由于国内市场上作为风险控制工具的汇率和利率衍生品的缺乏,这一政策推出后的效果仍是一个疑问。

基于中国发展衍生品市场的迫切需求,本文旨在介绍大陆衍生品市场的现状,及其与香港衍生品市场的比较,并且对大陆衍生品市场未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大陆衍生品市场的现状

随着金融改革深化,中国衍生品市场逐渐发展起来,按资产类别划分有以下几类产品。利率类产品包括场内的国债期货以及场外的利率远期和利率互换产品。2015年中国国债期货市场全年日均成交金额达246.20亿元人民币,相比美国国债期货2015年每日成交金额3140亿美元而言规模较小。中国的利率远期市场更是处于萌芽阶段,而利率互换产品则相对较为成功,2016年6月人民币利率互换名义本金成交额约9000亿元人民币。

权益类衍生品主要包括股票期权、股指期货和认股权证。股票期权中仅有唯一一只以上证50ETF为标的的ETF期权,还未有任何个股期权上市。股指期货包括以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和上证50指数为标的的三个产品,一度十分成功,2014年其交易量在全球主要股指期货交易所中排在第五,然而自2015年“股灾”后,股指期货成为众矢之的,持仓交易保证金和平仓手续费大幅提高,其流动性受到重创,基本名存实亡。国内的认股权证产品种类稀少,市场开创初期投机炒作严重,交易异常频繁,价格常常远远偏离理论价值。自2011年8月后,权证交易陷入停滞,而且在2011年7月后已无新上市权证发行。

货币类衍生品包含人民币外汇期权和期权组合、外汇远期、外汇掉期和货币掉期。外汇期权和期权组合的市场规模较小,2015年交易金额共达4047亿美元,并且多数发生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外汇远期最早由中国银行于1997年推出试点,2006年已有50家银行开办该业务,2015年全年交易金额共达4950亿美元。人民币外汇掉期和货币掉期分别于2005年和2007年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2015年全年交易金额共达86033亿美元。

您已阅读23%(1351字),剩余77%(457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