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

在中国,抢先上车很重要

聂日明:很多政策制定没有公共讨论,也不允许利益相关者参与决策,导致后来者承担政策成本,所有人疯狂抢先。

“抢”是一种中国特色。在中国,总有一群人什么都要抢,挤公交车、挤地铁、买火车票、医院挂号、进景点,他们生怕进不了门、上不了车、抢不到座位,因此拼命往前挤。即使在供应充足的环境中,很多人“抢”的习惯依旧难改,例如,乘飞机都是有座的,但抢先登机的现象并不少见。“抢”也通过中国游客走出国门进而名扬世界。今年3月,泰国网友上传了一段中国游客在泰国吃自助餐时疯狂抢虾的视频,虽然有辟谣称此视频是恶意抹黑中国人,但依旧受到广大舆论的批评。

为什么中国“抢”文化如此盛行?有人将其归结为文明程度的欠缺,或者归结为国民劣根性。受过高等教育或者在特大城市生活的人群,对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多有批评,这些现象也成为他们排斥外来非户籍人口或低收入人群的理由。也有人认为这是中国长久以来的稀缺经济导致的,对供应不足的恐惧让人没办法不抢,这种习惯至少要经过几代人的生活富足才有可能得到改善。

“抢”有两层含义:有和无的差异、先与后的差异。一般理解“抢”,都是从有和无的差异入手,这主要是资源稀缺所致,由于普通商品的供需大多由市场所决定,稀缺的商品,价格自然也高,一般用不着抢,而需要抢的服务(或商品)大都是受到政府管制,或者直接由政府提供的。

显然,“抢”还是“不抢”的关键不是“有与无”,而是“先与后”。当今社会,对“抢”持嘲讽心态的中产阶级,也越来越能理解“抢”的内涵,并且加入到抢先上车的大军之中。

在中国,抢先上车很重要。买房要趁早,晚一步不仅买不起,也可能出现有钱也买不了的状况。在上海,抢先办居住证很重要,因为这样就可以成为第一批办理居转户(居住证持有满7年可以申请户籍),而第一批居转户的办理,不仅条件低,名额也足。

您已阅读24%(697字),剩余76%(223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