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国海

仲裁结束之日,谈判开始之时

孙兴杰:仲裁裁决并不会带来结果,而是当事方进行谈判的开始,通过妥协和磋商重构南海秩序的开始。

菲律宾提起的南海仲裁案的决议最终出炉,它在中国社交媒体中引起的反响之大,超乎想象,可以说,这是社交媒体时代,中国外交面临的最重大的事件。

与网民们的激情澎湃相比,官方的表态却非常理性。中国国家主席和总理在会见欧盟领导人的时候,强调中国在南海的主权立场的同时,也重申了中国通过和平谈判协商解决争议的基本态度。仲裁决议出来之后,中国就发表了《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有关争议》的白皮书,而菲律宾的外交部也重申自己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立场。

这样的局面,似乎很诡异,当事双方都要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这岂不是让仲裁庭有些尴尬?并非如此,这其实也折射出南海问题的真实逻辑:仲裁裁决并不会带来结果,而是当事方进行谈判的开始,也是当事方回到南海问题本身,通过妥协和磋商重构南海秩序的开始。

南海仲裁案如同一块石头一样,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一直悬在中国学界和外交界的心头,现在尘埃落定了,天也没有塌下来,地没有陷进去。三年之间,南海局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际仲裁让南海问题成为国际热点问题,国际化已经是事实,无论中国还是其他声索国都借用了外力,让南海的形势空前复杂化,未来,各方需要努力“简化”南海问题;南海秩序处于历史性转折的时刻,仲裁决议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是一些问题已经无可回避,尤其是仲裁法庭没有权利裁决的划界和领土问题,已经摆在各方的面前;南海秩序的前景是什么样子的,是以绝对的主权的思维将南海拆分,还是建立一个包容、开放的南海秩序,显然,以陆权思维无法重构南海秩序,很难在海洋上划出排他性的边界,海权思维在东亚地区还需要慢慢培育。

您已阅读24%(672字),剩余76%(214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