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

国际石油市场没有“供给侧改革”

中国社科院冯明:多哈谈判结束,冻产协议胎死腹中,缘于石油生产国面临着“囚徒困境”,对于任何一个产油国而言,不论其他产油国减产与否,不减产都是自身最优选择。

多哈谈判结束了,冻产协议不出意料地胎死腹中。事实上,自2015年国际石油价格暴跌超出主要产油国的预期以来,在汇率、财政、宏观经济风险的压力之下,部分OPEC国家和以委内瑞拉为代表的非OPEC产油国多次发出号召,积极进行国际斡旋,希望通过主要产油国达成限产协议以推动国际油价回升;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放出一个烟雾弹,让市场神经紧绷一下;但是,这些努力最后纷纷以失败告终。这次23个石油生产国能源高级官员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谈判会议也不例外。

国际石油市场没有供给侧改革

国际石油市场当前面临的困境并不特殊。正如笔者2015年10月在《如何看待大宗商品市场回暖?》一文中所说的那样,石油市场当前面临的困境是世界经济以往“资源国-生产国-消费国”模式难以持续、从旧均衡向新均衡过渡的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之一。类似的症状和困境在其他国家、其他行业也多有体现。例如中国煤炭、钢铁、平板玻璃、水泥等行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这些行业中的传统生产企业,很多也面临着盈利能力下滑、债务风险积聚的问题,其中一些甚至出现了现金流难以维系的情况,存在破产清算的风险。

应对产能过剩的办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市场机制自发调节,让过剩产能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清;另外一种是通过外力干预来推进产能去化。不妨拿动物机体上出现毒瘤来打比方。第一种办法就像是依靠机体的自身免疫系统去消化毒瘤,第二种办法则像是通过做外科手术来挖出毒瘤。两种办法各有优缺点。但如果毒瘤很严重、通过自身免疫力很难治愈或者需要很长时间、承受巨大创伤,那么做手术就是更好的选择。

您已阅读22%(670字),剩余78%(241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