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述东西

中国被盗文物为何频频从法国回流?

FT中文网专栏作家马继东:去年法国向中国积极返还32件春秋金饰片,法国尚未与中国签订文物返还条约,为何成了欧洲文物回流中国的站台?

当32件春秋时期的秦国金饰片,从法国几经辗转回到中国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时间定格在公元2015年,堪称中国被盗文物追索史的里程碑。

这批距今2800年的金饰片——与20世纪90年代大多数被盗自中国西北或中原地区的文物命运一样,也是经香港中转再流向海外的——最初被一位台湾商人收藏,1993年法国大古董商戴迪安(Christian Deydier)买下其中28件并带回欧洲;几年后,戴迪安再从过世不久的台湾商人遗孀手中,购得剩余4件珍贵鸟首。

而这4件鸟首金饰片,又经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游说,被大收藏家、亿万富豪弗朗索瓦•皮诺(François Pinault)以100万欧元购买,并捐赠给位于巴黎16区的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随后戴迪安也将其余28件金饰片捐出。

法国政府公共财政经费有限,许多博物馆的重要收藏都是依靠企业家与收藏家捐赠完成的。只是,这批已然成为“法国国有财产”的中国文物,又是如何从吉美博物馆成功追索回流故土的?至今尚未与中国签订文物返还条约的法国,如何成为欧洲第一个通过政府合作帮助被盗中国文物返还的重要文化国?

先从4件鸟首金饰片的购买者皮诺说起。中国大众对此人的了解,更多是因为2013年他将私人收藏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兔首无偿捐赠给中国一事,尽管当时有舆论解读,皮诺的捐赠,实为向中国政府示好之举,旨在促成皮诺家族所拥有的开云集团旗下奢饰品牌与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华业务的顺利开展。

您已阅读26%(596字),剩余74%(172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