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网络主权”的国际背景与中国互联网特色

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理事曹辛:美国政府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网络主权”观提供了外部依据。但网络主权所基于的国家利益是否是民众利益,又是另一个问题。

上周,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浙江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强调“网络主权”概念时,他一定已经知道了这样一件事:

本月11日,某大国驻北京大使馆邀请欧盟、德国、法国和日本驻华大使在北京开会,就几天后召开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相关情况进行交流。会上该国代表表示:中国政府特别重视这次会议,提前通过很多渠道传达了对各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会议)的愿望。据笔者了解,该大国在会上表明了自己“不参加会议”的立场,并就这一立场在会上与其他国家进行了“交流”。

最后的结果是,除韩国外,发达国家政府代表全部缺席乌镇大会,甚至这些国家的那些真正世界级的互联网大佬也很少有人去参会,并且看不到任何妥协、折中的处理方式。

乌镇大会前的这次小会,很好地折射出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外部环境;尤其是联想起几年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把互联网和美国外交绑捆在一起的“互联网自由战略”的两次演讲,这种外部环境就更让中国政府和官方感到紧张。

您已阅读22%(396字),剩余78%(139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