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从城镇化步伐看中国经济下行空间

海通证券李迅雷:中国明年注定要对各种泡沫悉心呵护,避免其破灭而导致金融危机,又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化解因经济结构扭曲带来的种种矛盾。这或许就叫经济转型。

为何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会放缓?

尽管中国官方还没有公布2015年的城镇化率的提升比例,但我觉得应该低于2014年。因为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14年的9月末到2015年9月末,新增农民工数量几乎为零。要知道,5年之前的2010年,中国农民工数量净增加1200万,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之后每年约下降200万左右,同时,中国经济增速也开始回落。

导致农民工数量增速减少的原因,不外乎有两个:一是,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不断减少;二是,非农就业机会的减少。但主要原因应该是前者,因为中国低端劳动力市场总体上看是供不应求。

我曾在2012年发表《中国还有多少农村劳动力可向城市转移》一文,发现中国农村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数量大约被多算了8000万左右——这实际上意味着国家统计局低估了城镇化率水平。简单推算,目前的城镇化率应该在60%左右,而不是54%。而我对中国城镇化率被低估的更早质疑,是在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之前,事实上,当普查结果公布之后,国家统计局就上调了城镇化率,但上调之后仍然低估。正是基于这一逻辑,中国的城镇化已经步入后期,城镇化过程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应过于乐观。

​城镇化进程的放缓还与中国的公共服务滞后于经济增长有关。如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对于本地户籍与非本地户籍人口存在较大差距,这就导致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迟缓。尽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口号早就提出来了,但过去为了追求经济高增长,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投入长期不足,欠账太多,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大部分成本需要农民自身来承担。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进城农民自住购房的比例不足农民工数量的1%。因此,当中国经济的债务负担变得越来越重的时候,再要增加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补偿历史欠账,就显得遥遥无期了。随着第一代农民工步入老龄化,在城里难以长期安居养老,必然会选择返乡。

您已阅读20%(761字),剩余80%(299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