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台湾舆论中的族群议题光谱

厦门大学教授邹振东:“省籍议题”、“中国台议题”和“统独议题”,构成了台湾舆论的三大主轴。但其实族群议题是个假议题。中台议题、统独议题不过是为了选票。

族群议题是台湾舆论场最撕裂人心的议题,也是最深远影响台湾政治社会的议题。台湾的族群议题包含着三种表面貌似相同、其实本质各异的议题,它们是“省籍议题”、“中国意识/台湾意识议题”(以下简称“中台议题”)和“统独议题”。70年来,这三大议题不断出现、不断积累、不断变异,共同构成台湾舆论议题的三大主轴。这些议题彼此重叠、相互转换、互为表里,演绎着台湾错综复杂的舆论大戏。它们好像台湾舆论场的一张脸,过去人们统一用“五官”来称呼它们,但认真细分就会发现,它们还有耳朵、鼻子、眼睛等的区别,它们功能不同、结构相异,但又管道相连,感觉相通。

一直以来,海峡两岸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没有对台湾族群议题的“光谱”进行系统地比较分析,大家习惯把“省籍议题”、“中台议题”和“统独议题”笼统地视为同一类族群议题,没有具体地分析其间的差别及关联。台湾舆论的操盘手,有意无意地在三组议题中玩“穿越”,变换着不同的脸,他们当然不希望把自己的舆论武器轻易示人。而舆论的研究者,如果仅仅停留在对族群议题的批判,却不能追踪和揭示族群议题的路径转换,那么,还是不能解释:为什么台湾大多数人都认识到族群议题的危害,族群议题仍然可以大行其道?为什么人们都清楚族群议题是在舆论操弄,但一具体到舆论实践,大家还是会被舆论操纵者牵着鼻子走?

对事物的种类进行区别界定,是对事物深入认识的前提。将台湾族群议题的光谱条分缕析,不是为分类而分类,而是为了更有效地追踪台湾舆论战的光标移动,还原历史变迁的舆论现场。

“省籍议题”、“中台议题”以及“统独议题”到底有什么区别?

三大议题对应的关系不同,“省籍议题”对应的关系是台湾内部的族群关系,“中台议题”对应的关系是台湾与中国的关系;而“统独议题”对应的关系是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有人会问,“中台议题”不就是“统独议题”吗?我的回答是:“中台议题”可以转化为“统独议题”,但“中台议题”本身不是“统独议题”。你只要想清楚“大陆”和“中国”概念上的不同,你就能够明白“中台议题”和“统独议题”的区别。

您已阅读24%(847字),剩余76%(272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