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经济学家如何进行经济预测?

FT中文网撰稿人夏春:四位经济学家关于毛氏时代经济研究引发诸多讨论,新闻热点和学术关注点有何不同?经济学界如何看待文革遗产?为什么大多数人热衷于追逐专家预测?

1949年后,中国在经济政策上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同时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就有目共睹。如何理解中国经济过去的高速增长,一直是经济学界的热门话题,对于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测讨论尤其炙热。今年7月四位经济学家在美国经济研究局发表了一份题为《1953年以来的中国经济》的研究,利用最新的数据和宏观经济学的新工具对中国经济改革前后的增长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根据发现对中国在2012-2050年的经济增速做了两个预测,分别假设中国继续走改革开放的发展路径或者回到改革前的经济政策,作者的结论非常清晰,前者将带来更高的发展速度和人均收入水平,见表一。

表一:以不同假设进行中国经济增长率(百分比)预测

敏感的记者却捕捉到预测里一个让人意外的结果,即2036-2050年后者会带来略高的经济增速,然后在《金融时报》(FT)发表了文章(英文题目“What if Mao still ran China?”,中文版《毛氏政策远期会为中国带来更快增长》)的文章,对这个原文都没有怎么提的结论重点强调,在中国读者群里引发了一次不大不小的波澜。坦率地讲,文章使用的分析工具相当复杂,对于绝大多数读者来说是艰深晦涩的,比较清晰地理解原意以及如何看待经济预测都需要一些知识铺垫,让我慢慢讲清楚来龙去脉。

先说一些个人感触。1994年,我亲历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成立,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在主题演讲里预测中国在未来20年将保持每年8%的经济增长率,主要理由是当时中国的人均GDP相当于日本和四小龙等几个经济体在50-60年代的水平,而这些国家在随后的20多年保持了每年8-10%的高速经济增长。时间飞逝,林教授的预言成真(实际上,中国从1979年到2014年维持了35年平均每年9.3%的经济增长率)。事后来看,他的预测方法虽然非常简单但却深具洞察力。

不过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虽然用到的预测方法基本一样,2012年以来林教授认为中国经济可以在接下来的20年继续保持8%的经济增长率的观点却受到了诸多质疑和批评。(FT中文网相关专题讨论见此)一方面,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积累了重重问题比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贪污腐败和价格扭曲,让人们对追求经济高增长率的目标产生怀疑;另一方面,林教授的预测方法似乎有“摘樱桃谬误”,也就是只挑那样实现了高速增长的经济体(好的樱桃)进行比较,而无视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低速增长和伴随而来的“中等收入陷阱”。另外,拿过去其他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去预测中国从现在到未来的经济发展,这样的方法似乎也不够严谨,缺乏足够说服力。面对质疑,林教授在“经济增长率”前面加上了“潜在”两字。

您已阅读22%(1087字),剩余78%(383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