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中美关系

中国政治不透明伤及中美关系

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谢淑丽:中国政治的不透明,让自身经济和外交都承受了高昂代价。拒绝信息共享反而会对北京构成危险,因为它会增加外界误判中国的可能性。

【编者按】本文为“重新审视中美关系”系列第三篇。

作为一位政治学学者和前外交官,我研究中国已经超过40个年头。但是,我仍旧难以回答学生们向我提出的一些关于中国决策过程的最基本的问题。比如,中国的各项政策由谁来讨论和决定?决策的相关部门有哪些?哪些问题由中国共产党来决定,哪些由政府来决定?军队在中国外交决策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中国,选拔最高领导人的正式权力由中共中央来行使,但是谁拥有给中央提名候选名单的权力?

我之所以不能回答上述问题,不光是因为我的学术研究能力不逮,更是因为中国的政治体制缺乏透明。世界上所有的政府都会对某些事情保密,尤其事关国家安全问题时,但中国对其政府决策过程的保密则登峰造极。无论是中国公民还是外国人士,常常被迫从片言只语或传言中拼凑出分析,那些所谓的“北京观察家们”像卜算家一样凭直觉做出判断。

因为缺乏政治透明度,中国在经济和外交方面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为什么中国现在具有一个全球化的市场经济和生机勃勃的社会,可是它的决策机制仍旧处于黑箱状态?

决策不透明拖累了中国经济。中国的大多数经济、社会和环境政策不是经由相对透明的全国人大立法过程来决定,而是通过让人琢磨不透的官僚部门之间的互动来产生,其结果常常让人始料不及。通常情况下,一个政府部门的官员想从另外一个部门获得信息,都需要费尽心力。而对体制外的商人和企业来说,因为他们搞不清哪一个重叠的监管机构会决定他们的命运,他们只能根据已知的信息作出低效率的决策。即便这样,他们也还是无法预测政策在未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例如,一个媒体公司想签约购买一部外国电视片,却发现公司当初从某一个部门拿到的批文不够用,另一个部门声称,他们才拥有最终审批权。在反垄断执法领域,因为三个不同部门都拥有执法权,官方标准不明确,所以外国企业认为自己受到歧视,他们呼吁加强正当监管程序。

您已阅读29%(769字),剩余71%(184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