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瑾

经济工作会议、新常态与韧性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瑾:对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下滑的共识越多,未来经济政策预期反而可能越趋于稳定。新常态核心之一是适应而非刺激,而所谓韧性其实就是不要任性。

在人人关心经济的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始终是不容错过的年末大事,这不仅为来年经济定调,更是对于厘清新一届政府政策思路的难得窗口。通稿之后,又是铺天盖地的解读。

既是官方权威,会议又属机密,大家都想从中一窥中国经济政策脉络。不过,我认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其实并无太多超预期内容,这可能也是另一种“新常态”: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下滑共识越多,未来中国经济政策预期反而可能越趋于稳定,不确定性将大为降低,这对于市场其实是件好事。

新常态仍旧是热门词汇。今年12月召开的中国政治局会议其实已经给出信号,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并明确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被外界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一直也有人戏称中央经济会议是“扩大版的政治局会议”。

有趣的是,新常态各有解读。一位海外归来不久的经济学家在私下讨论中,曾无不困惑地发问,什么是新常态?这是一个好问题,也揭示官方市场对于新常态的热情甚至超过学术圈,当下中国新常态以及其对应的政策指向,很多时候已经近乎无所不包。新常态(New Normal),起初来自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在2008金融危机之后创出的新名词,普遍表示宏观经济从繁荣到衰退周期到正常的恢复过程。随着新常态今年蹿红,各种概念泛滥。

您已阅读22%(555字),剩余78%(191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