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

中国定向调控的局限与突破

中共中央党校陈建奇:夏季达沃斯再议定向调控,定向调控能否保障宏观经济健康运行?当前定向调控暴露其局限性,关键原因在于倚重货币政策。

“定向调控”是今年以来中国应对宏观经济减速的政策创新举措,中国总理李克强近期出席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时再次指出定向调控的重要性,并且表示未来将继续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搞好定向调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回顾定向调控政策的实施,中国宏观经济确实出现了积极的变化,二季度宏观经济增速由一季度的7.4%回升至7.5%的目标水平。

宏观经济止跌回升预示定向调控政策效果显现,业界不乏对其积极的褒奖,但近几个月商业银行信贷冲高后回落也引发了业界的质疑,比如定向调控是否有效?定向调控能否持续?定向调控能否保障宏观经济健康运行?……定向调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术语,但实质上却是结构性调控的思路,与传统的有保有压的思想一脉相承,目标在于通过定向调控促进民生领域与新兴产业的发展,缓解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实现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的双重目标。在理论上定向调控具有其合理性,但在具体政策选择上却凸显其局限性。

宏观经济回升在于货币扩张

观察中国定向调控政策的举措,针对小微企业和农村金融的定向降准、加快铁路建设以及加快棚户区改造等措施属于核心内容。其中,加快铁路建设以及棚户区改造政策属于基础设施与民生投资内容,基础设施建设在近年来未出现通胀的年份中大多属于政府支持的重点,而本届中国政府执政以来将房地产调控由需求转向供给,大力支持保障房建设等民生领域的投资,因而加快基础设施与民生领域投资并非今年新的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及三农经济也是近年来政府的政策重点,定向调控政策在本质上并未实现创新。

您已阅读22%(640字),剩余78%(220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