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

中国政府的经济逻辑

中国建设银行张涛:除了中国经济变“贵”外,对于本届政府而言,更重要变化就在于家底变“薄”了。如何保证实现既定目标呢?那就体现在“活”字上。

在去年中国“两会”答记者问期间,中国总理李克强明确表示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而观察本届政府一年多来的施政情况,围绕“升级版”的实现,李克强领导下本届政府的经济逻辑也逐渐清晰地展现出来,这一逻辑既包括对于当前中国经济的认识,也包括经济调控的具体政策和方略,而如何准确把握此经济逻辑则成为理解本届政府任期内中国经济运行的首要和关键。

今年一季度GDP的同比增速由上季的7.7%降至7.4%,单季环比折年率更是从7.4%大幅降至5.7%(是2010年统计开始公布此项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针对经济降速的局面,中国确实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范围、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作用、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等措施,对此坊间惊呼新一轮“刺激”开始了。

该种解读是否符合本届政府的施政理念和李克强的经济逻辑呢?回首去年6月,英国投行巴克莱发提出 “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并归纳了这一概念的3个核心内容:不用经济刺激、去杠杠和结构性改革。这还是中国领导人名字首次被冠以经济学之前,而观察上世纪美国的“里根经济学”、英国的“撒切尔经济学”以及当前日本的“安倍经济学”,均体现出一个共性,就是领导人的经济理念和逻辑对于实际政策的影响巨大。

那么要想揣测出本届政府的经济逻辑,首先就需要厘清当前中国的经济实情是什么?对此笔者想用一个“贵”字来总结。

第一,现在投资中国的回报率较危机前已大幅下降。自2008年危机爆发至今,中国的单位产出的资本投入平均比值已升至7左右,即增加一个单位的经济产出,需要追加7个单位的投资,而危机前该比值还不到4。

您已阅读21%(685字),剩余79%(263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