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

如何巩固脆弱的全球中产?

纽约市立大学教授米拉诺维奇:如果我们希望全球贫困和全球不平等继续缓解,那么伴随有再分配的增长应当成为我们未来几年努力的目标。

一直以来,全球化就是一个极为矛盾的过程,坚决拥护它的人和诋毁它的人都没有充分认识到它的特征。

1980年至2000年间,世界各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产生了分化,贫穷国家的增长速度慢于富裕国家,这是由于拉美和后共产主义国家经历了“失去的十年”或“失去的二十年”,而非洲遭受了灾害和战争的侵扰。

但在2000年后,事情发生了改变:上述三个地区(当然也包括亚洲)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富裕国家。消极的一面是,国家内部的收入不平等稳步加剧,这种加剧几乎是个普遍的现象,只有拉美国家是个显著的例外。

不过,如果不从国家的角度来看,而是从全球人口的角度来看,则可看到积极的一面。中国、印度以及亚洲其他许多经济体的史无前例的增长(后两者的这一增长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使数百万人脱离了贫困。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当中的收入不平等首次发生缓解。

所以奇怪的一点是,尽管全球不平等一点点地缓解,全球贫困人口减少了一半,但今天人们对国家内收入不平等的担忧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重。不过,全球贫困人口的减少与所谓的“脆弱的中产”阶级的扩大就像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是相伴而来的。随着一些人脱离“绝对贫困”(根据定义,日收入在1.25美元以下的人处在绝对贫困状态),境遇略好的人群有所壮大,就连那些再努把力便可被归为“全球中产阶级”的人也有所增多。然而,“全球中产阶级”这个说法或许代表着某种无数据支持的生活舒适度。我们用覆盖全球80%人口的初步家庭调查数据计算得出,2011年全球日收入中值是5美元,而2008年的日收入中值是略高于4美元。按国家层面采用的标准划分方法,中产阶级由收入在中值上下25%的范围内(即下限是不到4美元,上限是6.5美元)的人口组成。按该方法计算,全球只有13%的人口称得上是中产阶级。这一比例比洪都拉斯和危地马拉的中产阶级比例还要低,而人们通常并不会把这两个国家与蓬勃发展的中产阶级联系起来。因此,全球中产阶级的重要性有些被夸大了。

您已阅读44%(816字),剩余56%(103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