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

法治反腐才能治本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刘胜军:中共“打虎”初显成效,但尚未摆脱运动式执法的窠臼。不依法限权、依法问责,“打虎”就只能停留在治标之上。

尽管“大老虎”尚未现身,但中国的“打虎运动”已是高潮迭起,成为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又一牵动全球视线的大事。

从数量上看,截至2014年4月11日,492天内有285名干部落马,平均每周四人,单日最多通报12人。从质量上看,平均每月一位省部级领导落马,被查处者以厅局级领导居多,近200人,约占三分之二。从发展趋势看,围绕中石油、四川等一系列关联案件的脉络图表明,中央意在突破朱镕基曾经抱怨过的那句话:人民对“刑不上大夫”不满!尽管没有摆脱运动式执法的特征,但这场风暴持续时间之久令人惊讶。从公众参与来看,刘铁男、宋林因微博举报而落马,标志着网络赋予了普通公民参与反腐的空间,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此次反腐,核心推动力是习近平的强势领导与王岐山的雷厉风行,可称之为“习王反腐”,已成为新政府入职以来的最大看点。

中共为何“打虎”?

尽管这轮反腐卓有成效,但质疑声挥之不去:第一,运动式执法能坚持多久?第二,反腐的真实动机何在?第三,在贪腐体制化的大背景下,成效几何? 第四,反腐与三中全会改革的关系是什么?第五,如王岐山所言:目前是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那么如何才能治本?

要回答上述问题,必须先要回答,为何打虎?我以为,这是一箭双雕之策。

其一,赢得民心。对任何社会而言,腐败都是威胁社会稳定的重大风险。过去十年,在中国GDP跃居全球第二的同时,腐败问题也日益严重。与八十年代主要靠“批条子”的价格双轨制寻租相比,如今的腐败则借助于矿产资源、房地产、银行信贷、IPO、股份代持、收购兼并、官商联盟等形式,不仅规模远非昔日可比,而且呈现出普遍化的特点。从刘志军、薄熙来、宋林、中石油窝案等来看,权力能够撬动的利益触目惊心。更糟糕的是,不少腐败都与公众利益直接相关,例如因环境污染、征地引发的大量群体性事件,已成为社会稳定之大患。因此,新一届领导大力反腐,显然意在让公众降低不满情绪,发泄怨气和怒气。

您已阅读29%(794字),剩余71%(198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