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刘香成镜头中的中国梦

独立艺术评论人凯伦•史密斯:在他的镜头中,社会变迁沧海桑田无非是日常生活中那不经意的一瞥,却又饱含了对所摄人物的情感和感性。

三十年以前,在1983年,刘香成出版了他名为《毛泽东之后的中国》的摄影集。其中图片拍摄于1978年之后五年间的中国。那时,刘香成作为第一批来自美国的境外记者驻留北京,迎接中美两国1979年1月1日恢复建立双边外交关系这一重大时刻的到来。

那时,刘香成对中国并不陌生。他是中国人,1951年生于香港,父母来自大陆,在港工作。两岁时,刘香成随家人回到母亲的家乡福建,在那里度过了童年,直到九岁,后于1970至75年在纽约读大学期间,成为备受尊敬的摄影家焦尼•米利的助手。他通过大量搜集和阅读新闻报道,境外学者及汉学家的文章文献得以保持了与中国的联系。在1974年,当被那个时代里最为重要的一位图片编辑问到“此生你想要做什么”时,刘香成毫不犹豫地回答:“回到中国”。1978年,他回到了中国。

那时中国正处在经济改革的第一阶段。今天,三十年来的改革已经让中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七十年代末到今日,中国从那个年代一步步走来的过程,被刘香成的摄影图片记录并呈现出来。

您已阅读21%(427字),剩余79%(157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