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聚焦中国摄影

一旦中国摄影艺术家确信外国人能以中国方式理解自己的作品时,他们就能从按照外国观众口味创作的状态中摆脱出来。

和近年来中国的很多其他领域一样,中国当代艺术的大繁荣来得有些过于迅猛,以至于人们尚来不及对其充分解读。但在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变的出发点。其中之一就是摄影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就像世界其他地区一样。

无法付诸语言的政治主张通过摄影获得了视觉形象。周恩来总理逝世时的群众悼念活动受到了严厉镇压,后被称为“四五运动”,其内在主张主要就是通过摄影的形式向外传递的。这是自毛泽东当政以来,被划为政治反抗运动的活动首次为民众所感知。

此次事件又进一步引发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早期名为《自然•社会•人》的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影展。按照西方的标准,这些照片在影像表达上并不激进(甚至也算不上大胆),但在中国的个人摄影领域却标志着一个巨大飞跃。

近些年来,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以及相应城市重建进程所引发的社会错位问题,都是通过摄影的形式被最为有力地表现了出来。可以说(或许有过于简单化之嫌),在政治反抗、个人主义的崛起以及对生态和环境快速变迁的担忧这三大驱动力量作用下,中国当代艺术找到了蓬勃发展的方向。

另一个不变的出发点是,在中国国内,有关摄影是摄影师本人的一种表达方式的观点尚属新潮。在1966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摄影要么是为官方服务,要么完全私人化。我们现在知晓的是,李振盛等少数几位勇敢的摄影家在难以想象的混乱时势中设法为后世留下了一份记录。李振盛关于文革动荡的英勇秘密记录现已在欧洲巡回展览(近期在伦敦巴比肯(Barbican)中心举行的《Everything Was Moving》展览就收录了李振盛的文革摄影作品)。

您已阅读24%(668字),剩余76%(214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