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

金融改革应先于资本账户开放

瑞银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张宁:从当前环境及历史经验看,资本账户开放应在中国国内金融改革取得更重大进展、金融体系更加健全之后推行。

中国当前应该抓紧时机,大力推进改革,启动经济新的、可持续的增长点,这已成为一个广泛的共识。笔者认为,应该着力推进的重大改革包括要素价格改革、公共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户籍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国有资本经营改革、以及金融领域改革等等。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尤其是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呼声日益高涨。加速资本账户开放、在三五年内甚至更短时间实现人民币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据说已经是政府既定的目标。

笔者认为,无论从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还是各国历史经验教训来看,资本账户的开放都应该在国内金融改革取得更重大进展、金融体系更加健全之后。目前的重点应当首先推进国内结构性改革和金融改革,而资本账户的开放应该审慎进行。

支持资本账户开放的一个重要理论支撑,是开放可以提高资金配置的效率,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能利用国内外两个资本市场、降低居民消费波动,从长期来说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国民福利。然而,这一逻辑主要适用于储蓄率低、资金匮乏、国内资本的边际回报高的国家。对中国而言,国内储蓄率和投资率都大大高于其他国家,资金并非经济增长的限制因素。恰恰相反,高企的储蓄率和封闭的资本账户是中国得以维持低利率、高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开放资本账户后,国内资金的外流的确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但其对国内投资、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的负面冲击也将是相当严重的。而且,从长远来看,中国仍是一个处于较低水平的中等收入国家,未来投资和发展的空间巨大,加上人口老龄化将带来储蓄率的下降,国内发展仍然需要资金。因此,关键是要通过结构改革,包括国内利率市场化和金融体系改革,提高国内资金使用效率和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您已阅读20%(691字),剩余80%(276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