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人

央行该出手时应出手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瑾:中国银行间市场最近成为关注焦点,一时之间,辟谣声明与小道消息齐飞,愁云惨雾与幸灾乐祸同在。银行间市场风波可谓一面镜子,揭示了宏观调控与金融市场间的纠结关系,经济固有症结难以依靠对金融市场的简单约束而解决,白芝浩为英国央行确立的原则至今适用。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临近年中,关于中国金融危机的种种猜测日复一日,银行间市场转而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我们在6月可谓见证了一次市场畸变甚至历史一页。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一直是流动性的风向标之一,6月20日隔夜利率一举创下历史新高,高达13.444%,而这一指标在今年早些时候尚徘徊于3%之下;1周利率也达11.004%,突破10%大关。一时之间,消息暴走,从银行违约到央行投放,辟谣声明与小道消息齐飞,愁云惨雾与幸灾乐祸同在。

中国经济基本面不会一夜之间变脸,银行间市场极度的资金饥渴胡为来哉?全球最大央行冷眼旁观全球资金最为雄厚的中国银行业迈入“钱荒”行列,造就交易员不少段子之余,到底揭示了什么现象?中国央行的袖手旁观,看似一言不发,实则道出不少信号:货币政策风向开始翻转,“李克强经济学”的货币一端初露端倪。

您已阅读25%(363字),剩余75%(110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