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对话

中国地球工程计划遭质疑

作为缺水国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气象工程项目规模最大的国家,但对于人工增雨技术的效果,专家们的意见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上月初,为了给久旱的中国西南部地区带来降雨,一架架飞机载着催雨剂在空中盘桓着,成千上万枚火箭、一排排高炮严阵以待,准备随时捕捉天空中不经意间出现的云团。

三月中旬,云南省零零星星地降下了一场小雨,终于让这里连续四年饱受干旱之苦的农民和市民舒了口气。当地报纸纷纷报道,称该省今年首次大规模人工增雨作业取得成功。

然而,这不过是中国上演的人工影响天气大戏中最近的一幕而已。

作为缺水国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气象工程项目规模最大的国家,并且还有计划进一步扩大这些项目的规模。今年二月,中国最高经济计划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宣布,为了应对干旱、促进农业发展,将加强人工增雨及其他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开展。

人工增雨是使用时间最长也最常见的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是干旱时期缓解旱情的常用手段。人工增雨是指利用军用飞机、大炮或火箭向云层中播撒冰冻二氧化碳(干冰)或碘化银,从而加快降雨过程的方法。

2008年奥运会期间,为了确保天气晴朗,中国便曾采用人工消雨技术。此举令世界瞩目。然而,中国的“造雨”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历史学家詹姆斯•R•弗莱明在他的著作《搞定天空》中指出,马可∙波罗从古中国回到欧洲时,据说曾带回来一种“黄色粉末状爆炸物”,并且书中还讲述了中国人是如何用这种粉末造雨的。

如今,中国几乎每个省份在增雨防雹、扑火、治理沙尘暴的过程中都采用了人工手段进行干预。全国花在人工气候影响作业上的资金一年达到一亿美元。

而这一数字预计还会进一步增长。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2012年曾对《中国日报》表示,“人工气候影响技术对中国非常重要” 。 “十二五”期间,我们的目标是将气候灾害损失GDP占比从去年的 3%降低到1%。

您已阅读23%(703字),剩余77%(233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