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

世界需要冒险的银行家

金融学教授佩蒂斯:历史表明,没有一个增长中的经济体能够维持稳定的金融体系。往往是那些金融体系愿意资助冒险企业家的社会,长期创造积累的财富才最多。

主流观点认为,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证明,“盎格鲁-撒克逊”金融模式过于危险,存在严重缺陷,没有什么值得世界其他地区学习的。毕竟,如果这套模式有可取之处,美国和英国的银行体系又怎会近乎轰然崩溃?

但盎格鲁-撒克逊金融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之所以声望高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长期倡导“其它”主要银行业模式的国家均似乎遭遇了惨败。

20世纪80年代,日本银行业投放的资金催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股市和房产泡沫之一。它们鲁莽的不良投资行为或许只有近年中国的大规模支出才能比肩(顺便说一句,中日两国的银行有颇多相似之处)。

那么,是否所有的金融体系都必然会失败?20世纪最杰出(或许被低估了)的经济学家之一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指出,不可能设计出万无一失、永远不会发生危机的金融体系。毕竟,银行在储户和借贷者之间充当中间人角色,储户最重视的是稳定,而借贷者往往想要拿着贷款去冒险。历史表明,明斯基是对的。没有一个增长中的经济体能够维持稳定的金融体系。事实上,往往是在那些金融体系最愿意资助冒险企业家的社会中,长期创造的财富才积累得最多。而一种金融体系越是愿意为高风险的新事业提供资金,银行业不稳定的可能性就越大。

您已阅读34%(507字),剩余66%(99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