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中国农业革命的根源与挑战

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卢锋:中国粮食产量“九年增”是农业革命的表现之一,又与此前过量库存有关。面临劳动力“量减年老”和环保压力等限制,中国需要持续进行制度创新,发掘农业增长潜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快速城市化进程,农业劳动力占比从改革初期约70%下降到目前35%上下;同时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农业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在中国几千年农业史上堪称一场革命。农业革命有效保障了中国十多亿人口的粮食安全,并构成中国大规模城市化与结构持续转变的前提条件之一。本文简略地考察了中国农业革命的表现、根源与贡献,并对完成农业革命所面临的挑战做出了评论。

中国当代农业革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30多年来主要农产品产量不同程度地持续增长。粮食、棉花涨幅较低,共增长1-2倍;水产品涨幅最高,增长10多倍;油料肉类涨幅居中,增长5-6倍。

2004-2012年粮食产量“九年增”,既是中国新时期农业增长成就之一,也是农业革命表现之一。不过具体看“九年增”这一前所未有成就的背景条件之一,是此前五年中国粮食产量前所未有地持续下跌,这又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空前规模过量库存存在联系,因此,我们需要客观理性地解读“九连增”现象发生的根源及政策含义。

第二,农业和粮食平均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以1978年不变价增加值衡量年均劳动生产率,2011年为1688元,是1978年362元的4.66倍,改革开放时期年均增长4.77%。1978年每工日平均产出6.65公斤粮食,比1953年9.2公斤下降近三成。2003年每工日粮食产量31公斤,年均增长6.35%。2011年达到61.1公斤,2003年到2011年间年均增长率达8.84%。

您已阅读23%(620字),剩余77%(207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