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

亚洲“核事”纷扰

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孙兴杰:朝核、伊核问题之所以延宕不决,核心根源在于核武器的扩散是全球性难题,但却依托于“地区性”的临时框架进行探讨与解决。

2月26-27日,伊核问题谈判在哈斯克斯坦的阿拉木图落下帷幕,虽然各方没有达成最终的解决方案,但会谈气氛良好,“和谈”成为各方的共识,并商定了下一轮会谈的时间。相比于2月12日朝鲜第三次核试验,伊核“六方会谈”还是给人们带来了一丝轻松的感觉。朝核与伊核成为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动荡源,一旦联动,便会形成一条从太平洋到地中海的“核不稳定弧”,造成地缘大动荡。2013年2月,亚洲为何事发愁?答曰:核。

朝核问题与伊核问题之所以延宕不决,核心的根源在于核武器的扩散是一个全球性难题,但却依托于“地区性”的临时框架进行探讨与解决。关于朝核的六方会谈已经被朝鲜抛弃,而伊核的六方会谈依靠于联合国“五常”加德国形成谈判的框架。类似的机制与框架如同用一个小锅盖遮住一口大锅一样,顾此失彼,无法真正防止“核”蒸汽冲锅而出。

各方对伊核或者朝核问题各有思量。英国、法国并没有参与朝核问题的谈判之中,虽然朝核没有对英法两国带来冲击,但是两国却是“五常”成员国;伊核谈判却仅仅是大国的游戏,伊朗的周边国家却没有参与其中,这样的谈判是否能够“接地气”是令人怀疑的。

地区性谈判机制在解决核扩散这一大问题时显得过于局促,但是在谈判的过程中又显得过大,成员过多难以达成集体行动的共识。从本次伊核会谈就能看出其中的奥秘:会谈之后,各方依然是自说自话,表达各自的立场,唯一令人宽慰的是,各方都强调和谈的重要性,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尖锐的对立情绪下降。对于伊核,英法德等欧洲三国及其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夫人是高度关注的,伊朗的导弹或许无法对美国本土构成威胁,但是却可以轻松打到欧洲地区。而俄罗斯更偏向于伊朗,俄方代表称赞伊朗对本次谈判高度重视,做了充分的准备。大国之间难以形成集体逻辑,从而为核扩散打开了缝隙,自核武器诞生以来,核扩散的步伐缓慢,却是不可逆的。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核不扩散”只是一个共识,并没有强制性与约束力。

您已阅读30%(803字),剩余70%(191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