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宽松

中国、西方与量化宽松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钱斯:金融危机爆发四年多之后,人们又开始讨论一种新的、强度更大的量化宽松,这将导致金融危机卷土重来。西方负债累累的富国会重蹈覆辙,再次被迫依靠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度日。

2008年西方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和欧洲相继在2009年推出了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政策。最初的意图是作为一种紧急措施,向发达经济体中注入货币意义上的“火箭助推器”,以使其重新回到经济增长的路径之上,其实施期限以月计算,而不是以年计算。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对于2008年金融危机所暴露的全球经济的种种失衡而言,量化宽松这副药是不对症的。2008年之后,美、欧、日发达世界均经历崩盘之后的反弹,但却似乎陷入了增长率极低甚至零增长的模式。现在,2013年初,金融危机爆发的四年多之后,人们又开始讨论一个新话题——实施一种新的、强度更大的量化宽松,可称为“从直升飞机上撒钱”,通过政府对公共工程的注资,将货币直接注入经济体中。这种“从直升机上撒钱”的做法并不以税收为基础,而是直截了当地印钞,这通过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将表现为政府的负债。就像吸毒上瘾者需要剂量越来越大的海洛因来维持一定的欣快感觉一样,现在看来,量化宽松似乎也必须要不断地扩大规模,才足以阻止西方经济体重新陷入衰退。量化宽松已经成为西方经济生活的一个永久性特征了吗?

量化宽松的鼓吹者从历史上的著名经济学家那里寻找理论支持,如梅纳德•凯恩斯(Maynard Keynes)、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和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他们都赞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帮助经济摆脱危机的想法。凯恩斯甚至提到,可以把塞满纸币的瓶子埋在土里,从而让人们忙碌地寻找、挖出并花掉它们。但量化宽松的支持者们忽视了另一些重要的经济思想家,例如奥地利人熊彼特(Schumpeter)。熊彼特相信经济繁荣之后的“创造性毁灭”的重要性,相信这能为新的经济增长清理道路。

您已阅读23%(727字),剩余77%(247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